知 识 库

做好电子政务效益评测

时间:2004-09-15 来源:网络收集
电子政务系统的评测是一个重要问题,因为评测标准、评测办法将直接引导电子政务建设的方向。如果没有认真的评测标准和机制,那么电子政务的效益是很难保证的。

  按用户的价值观进行评测

  控制论的一个基本观点是:不可测的事情必不可控。以什么原则来制定评测的标准和设计评测的方案呢?没有什么别的标准,只有依据用户的价值观,按满足用户的目标接近程度来制定评测标准与方案。为此,需要一再地研究用户的需求,要把用户的目标、要求搞准,这不仅是在研究测评的方案,也是在重新审视电子政务系统的目标。在这一问题上,不能想当然,要真正听取用户的意见。

  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在2002年6月上海的一次电子政务研讨会上讲了一个很有趣的故事说明政府为用户服务不能想当然,以自己的感觉代替用户的需求。他说,在美国有一个州,想改进人们申请驾驶执照的挫折感。因为每隔三、五年,人们就要排队更换新驾照,要照像、填表、排很长队。州管理部门就设计了一个减少排队长度的方案,但这时有人提出“我们是否听一下排队人的意见”,于是,在方案实施前,他们真做了一次认真的调查,结果令他们十分惊奇,原来排队的人最关心的不是队伍长,而是有无好的照片。因为每五年才排一次队,而驾照上的照片却要经常地看。于是他们把改进的方向放到提高照片的质量上,结果排队的人非常高兴。这就是按照用户的价值观来行事,重要的是要测量朝着用户的目标前进了多少,而不是我们做了多少工作,完成了多少工作量。

  对电子政务项目的评测调查不仅仅要观测过程,更重要的是最终用户的意见,要统计调查出各种问题意见的比例。在国内,由于信息网络的普及程度还不够高,因此电子政务方案不能仅考虑网络用户,还需要考虑非网络用户。要考虑有无其他的方法来配合,比如电话方式、信函方式。电子政务的目标是改善为用户的服务。服务是目标,技术是手段,我们不应当因偏爱技术而过于偏爱某部分用户,而应当在设计中考虑到那些不大可能利用网络的人群,尽量地减少“数字鸿沟”的扩大。在实际效益调查中,我们也应把各种用户的利用率考虑进来,使结果更有全面性。

  提高目标的可测量性

  为了提高电子政务的效益,在设定电子政务目标之时,就应当同时考虑目标的评测标准。提高目标的可测量性是提高电子政务效益的一个关键点。特别需要强调的是,电子政务的目标经常是社会效益,社会效益的可测量性本来就弱于财务指标、工程技术指标。如果我们不在这方面多动脑筋,那运行的结果必然是一头雾水。

  虽然电子政务的社会效益不是那么直观,但是我们还是可以提出一些直接或间接的统计与调查办法。比方说用户满意率调查、运行数据统计等等,只要你认真地去想,总应当有办法通过某些正面、侧面的方法测出效果来。评测指标的办法同时应成为项目方案的组成部分。

  如果一个电子政务项目真是无法客观地评测,或者说没有什么测量的方法该如何办呢?这样的事情也是有的,比如说网络安全的方案,究竟要有多大规模的投资才好防止黑客的破坏?这是一个概率问题,对于小概率事件很难测试,这时只好依据一些公用数据来评价。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应当中止那些不好评测效果的项目。一个没有评测办法的项目,其效益任凭项目主持人乱吹,这本身就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从实际教训来看,这样的项目极少有成功的,还是早一些停掉为好。

  为什么我们要求在提出项目目标的同时也提出评测的方法?因为正是在这时可以有机会把那些目标不明确的,几乎是不可能有效益的项目在最初的阶段就把它删去,这是提高电子政务效益的关键,删除了那些虚假的、说不清效益的项目,就能提高优良项目的比率。能不能提出非常清晰的目标与测量办法也是判断一个人是真能办事还是不能办事的试金石。那些不负责任的人,最害怕对他们的工作提出非常清晰的评测办法,他们惯用的手法就是在一个笼统的社会效益的大帽子下逃避办不成事的责任。将电子政务的各个项目的评测方法明确化也是提高电子政务管理的重要措施。

  重视成本核算

  电子政务在管理上要加强成本核算,账目要清楚。这是因为电子政务使用的是纳税人的钱,这种经费的使用最终应当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的监督。如果一开始就做好了要向社会公布的打算,很多经费必然会得到较大的节省,一些离谱的开支就会大大减少。

  由于电子政务对于政府来讲是一项较大的开支,各种管理缺乏经验,要在财务方面做好也是不容易的,但是我们还是力求把项目做得细一点,特别是在总体方案中有多个不同应用项目的情况下,一定要把开支归到不同的项目上,这样才便于比较不同项目运作的优劣,如果不同项目由不同的人来管理,他们会注意本项目的节约,项目之间会有成本效益的竞争,而这对于总经费的节约是有好处的。有时,我们会把整个工程经费一揽子包出去,这并不好,不利于测量出不同的项目的效率。如果我们能把经费分类做得细一些,列到不同的项目任务中,并与每位具体负责人的工作挂钩,并将其公布,那么就会对经费使用带来一些压力,这种压力是有益的,人们会在这种压力之下自动地节省。但是,如果经费的使用看不出是由什么人负责的,或者全部开支只是一个人负责,那么竞争的压力就会小很多甚至没有,浪费就会增加。

  认真记好财务的分类账很有好处,因为这些数据对后来的管理会非常有用。数据积累多了,就会形成规范,人们也就不容易从中钻空子、找机会浪费。要将经费的管理联系到项目负责人,也是对人的一种评价,我们将能看出来谁是能办事又能节约的人,谁是浪费大王。统计与记录将会帮助我们识别他们。

  防止财务腐败

  电子政务的开支正在节节地增长,已经不是几十万、上百万的数量级了,上千万的项目很普遍,甚至还有上亿的、几十亿的项目。如此大数额的开支必然是腐败分子关注的机会。通常,我们对于经常性的项目开支管理得比较规范,漏洞很少,可乘之机不多,但对一些难得一次的工程建设费用管理就容易缺乏经验,而电子政务建设工程就属于后一种,因而要非常地小心。

  为了防止电子政务财务腐败应当有很多防范措施,首先要做到财务账目公开。公开的账目不能太粗,要联系到人,防止乱花钱。要建立相应的财务档案,以备日后的检查、审核。一开始就把很多财务公开化、透明化的监控办法想好并公布出来对于减少经济犯罪是大有好处的。经济犯罪固然有主观上的问题,但制度的漏洞也是重要的,漏洞少犯罪率就会降低。

  按照政策规定,政府的大额采购要通过公开招标来做,公开招标是很重要的,确实能大大减少幕后交易和降低采购成本。但是有些项目招标还有困难,特别是和专家有关的项目如信息咨询商和软件开发商等,有些重要的因素不好评价,所以还需要些特殊处理。在这里,既需要有好的制度,也需要选择好的干部。对干部的表现要存挡。一个能领导电子政务项目成功的干部是很宝贵的,应当重用。华而不实的干部是很危险的,他们会用花言巧语骗取项目的经费,在这个项目完不成之时,他们立即会编造一个更宏伟的计划来骗更多的钱,如再不行,就再造一个更宏伟的计划来花更大更大的钱。为项目的建议人、负责人建挡,记录他们允诺兑现的情况将是识别这种干部的一个办法。